顯示具有 合囊蕨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合囊蕨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觀音座蓮(生態池 NO.45)

科屬:合囊蕨科,觀音座蓮屬
學名: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Vessel Fern
別名:山羊蹄
說明:
分布於臺灣低海拔山區山谷潮濕處。觀音座蓮屬於較原始的厚曩蕨類,在地球上存在的年代已有三億年。短莖成塊狀,葉叢生於塊莖上。成熟的葉片可以長達兩公尺以上,每片幼葉在萌發時會有兩片木質化的托葉保護著,直到葉子枯萎脫落,托葉還是一直留存,遺留下來的托葉集聚在塊莖上,形狀像是觀音菩薩盤坐的蓮花座,因此才有觀音座蓮這個特殊的名字。

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葉柄基部及羽片基部具膨大的葉枕構造,葉枕可以控制葉片水分的進出,當水分缺乏時,葉枕細胞萎縮,使得羽片下垂,藉以減少水分的蒸散,使得植物能度過短暫的缺水環境。葉緣為鋸齒狀,每一條葉脈對應一個鋸齒,葉緣缺刻處有回脈,又稱為「逆行假脈」,回脈僅達孢子囊群附近。葉柄上有一條條白色的線條,稱為「氣孔帶」,是植物體表面氣孔聚集的構造。短莖及葉柄基部內含有豐富澱粉,是野外求生植物之一。切取塊莖,除去外皮,切塊加鹽煮熟可食。

圖片:
01觀音座蓮

02觀音座蓮   幼葉

03觀音座蓮   幼葉2

04觀音座蓮   幼葉3

05觀音座蓮   嫩芽

06觀音座蓮   托葉

07觀音座蓮   幼葉4

08觀音座蓮

09觀音座蓮

10觀音座蓮   關節

11觀音座蓮

12觀音座蓮

13觀音座蓮

14觀音座蓮 未成熟的孢子囊群

15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

16 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

17觀音座蓮 孢子囊群

18觀音座蓮的近基部

19觀音座蓮    氣孔帶1

20觀音座蓮   托葉

21觀音座蓮   托葉

22觀音座蓮   配子體與孢子體

23觀音座蓮葉變異綴化

24觀音座蓮   配子體與孢子體

25觀音座蓮  幼苗

26觀音座蓮  幼苗
QR code: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觀音座蓮 (森林步道 NO.08)

科屬:合囊蕨科 (Marattiaceae) 觀音座蓮屬
學名: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別名:山羊蹄
說明:
觀音座蓮是台灣低海拔闊葉林下常見的蕨類,屬於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性喜潮濕的溪谷、山溝、山坡。最大的特徵是緊密生長在葉柄基部的托葉,托葉木質化宿存,乍看宛若觀音菩薩的蓮花座而得名。植株優美且綠意盎然,為庭園景觀甚佳的植物。

觀音座蓮的葉片巨大,為二回羽狀複葉,葉長可達3公尺,葉柄和羽片基部都有膨大的葉枕,具有調節水分蒸散的功能。葉緣鋸齒狀,葉脈為單一或分叉游離脈,每一脈對應一齒,有明顯回脈,回脈僅達孢子囊群。孢子囊群著於近葉緣處,並排在葉脈的兩側。
圖片:
圖01:觀音座蓮-葉柄基部的托葉,托葉木質化宿存,宛若觀音菩薩的蓮花座
圖02:觀音座蓮的葉片巨大,為二回羽狀複葉
圖03:觀音座蓮植株
圖04:觀音座蓮生長環境低海拔闊葉林山區、山谷、山溝的潮濕處
圖05:觀音座蓮-葉柄上的「葉枕」可以控制葉片水分的進出-陽光強烈或是水分缺乏時-葉枕細胞萎縮,使得葉片-羽片下垂-以減少水分蒸發
圖06:觀音座蓮孢子囊群生於小羽片側脈,接近葉緣
圖07:觀音座蓮-孢子囊群
圖08:觀音座蓮新芽
圖09:觀音座蓮兩片肥厚的托葉可保護幼葉-葉子成長到枯萎-托葉一直不會脫落
圖10:觀音座蓮葉變異綴化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