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楝科 (Meliaceae) 楝屬
學名:Melia azedarach Linn.
別名:苦苓、楝樹、金鈴子、
說明 :
苦楝為台灣原生種的落葉喬木。《本草綱目》楝葉可以練物,故謂之楝。古人用來提製鹼性藥劑,以去除絲帛之絲膠及雜質。因樹皮、木材及果實的味道苦,而得名苦楝。
苦楝耐旱且耐鹽,生長快速,喜高溫,易於栽種,一般栽植為行道樹或園景樹,也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樹形優美,四季有不同風貌,花期在3、4月,滿樹粉紫色的花輕柔、典雅、浪漫;秋天有著迷人的黃葉景觀;冬日葉片落盡,一串串金黃色果實掛枝頭,似金色的鈴鐺,又是另一種風貌,因此又名「金鈴子」。
苦楝樹幹直,木材紋路美,為優良的家具及裝潢的材料。據說中國早期家中如果生女兒就會種下苦楝樹,等女兒要出嫁時,便砍樹做成箱櫃當妝奩,故苦楝又有「女兒樹」之名;此外,苦楝的木材也是童玩陀螺的好材料。果實是橢圓形核果,成熟時呈黃褐色,是早期孩童彈弓的銃子。五色鳥、白頭翁和紅嘴黑鵯…等都喜食苦楝的果實。
民間野史:相傳明朝臭頭皇帝朱元璋,在躲避元兵的追殺逃亡時,在一棵苦楝樹下打盹,正值嚴冬枝果飄零,苦楝子不斷的打在他的癩痢頭上,痛得他直罵:「苦苓,你這個壞心的東西,你會爛心死過年。」沒想到詛咒應驗了,每當新舊歲交替之際,苦楝樹葉落盡,整株就像枯死一般;而易腐的主幹中空,也應驗了爛心的詛咒。
冬季,苦楝凋零枯萎的景象,象徵著不祥,而且讀音似可憐、苦戀,因此,一般漢人的宅院不種苦楝。
在台東的卑南族,祭師們為喪家除穢時,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祈求新的一年帶來好運。阿美族人會以每年苦楝花開做為春天到來的指標;當其結果時,可以開始用魚藤毒魚。用苦楝葉替代乙烯,舖墊香蕉做為後熟處理,香蕉會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