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茳茳鹹草 (生態池 NO.33)

科屬:莎草科 Cyperaceae  莎草屬 Cyperus
學名: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 malaccensis
別名:茳茳鹹草(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監草、茳茳鹹草、鹵草(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茳芏(原变种)(中國植物誌:Cyperus malaccensis Lam.)原產地:栽培,不常見。台灣原生種(特生中心)。

說明:茳芏(茳茳鹹草):小穗排列較密,莖三角形。在沙洲上出現甚早,由種子或根莖延伸,呈簇生狀,族群蔓延性較弱,因此除在沙洲上成片狀外,在堤內水澤中都是呈簇生狀,或蔓生成帶狀。高約130公分,桿直立,光滑呈深綠色,葉片退化在基部呈葉鞘狀包圍著莖稈。花穗開在莖稈頂端呈聚繖,每一小花穗約40朵花,淺褐色。雄蕊及雌蕊柱頭皆三枚。莖稈可編織草蓆。早期淡水河蘆洲和社子島的河岸沼澤主要生長著蘆葦和鹹草等類植物,大片的茳茳鹹草在夕陽下迎風搖曳。鹹草在社子島地區的生長情形也可以從史書上看出一點端倪,在陳培桂(1871年)的《淡水廳志:淡水廳圖》曾提及「咸(鹹)草埔」,其實就是指今天的社子島地區。茳茳鹹草,小穗排列密,三角形的莖,根莖粗壯且柔韌,長度又可達 1 公尺以上,早期臺灣地區的農人們便將它的稈曬乾,做為手工編織草繩、草蓆的材料,在塑膠業尚未發達的年代,鹹草草蓆是基隆河畔農家的收入來源之一。早年婆婆媽媽到菜市場買菜時,小販用來綁肉綁菜的草繩~

傍晚的基隆河口,光映照在水面波光粼粼,美麗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但是這裡的水生植物可是面臨生存危機。茳茳鹹草屬於莎草科植物,分布在濱海潮間帶,老一輩的人尤其不陌生,因為它是菜販用來綁肉綁菜的好幫手。以前是一大片又一大片的經濟作物,是彈塗魚、招潮蟹躲避水鳥的窩,現在卻被當成雜草鏟掉,中研院生態池基於保育保種特別種植了好幾叢,可供大家觀賞!!

圖片:



莖三角形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