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細柄雙蓋蕨 (森林步道 NO.43)

科屬:蹄蓋蕨科 (Athyriaceae)_雙蓋蕨屬 Diplazium
學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別名:
說明: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形態描述
長走莖,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側羽片1~4對,羽片約14~18cm長4~5cm寬。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緣。

細柄雙蓋蕨的根莖橫走狀,黑色,具許多分枝,上覆黑色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25-35cm,基部黑色,具卵形至披針形之褐色鱗片。葉片長25-40cm,寬18-30cm,一回羽狀複葉,革質;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側羽片1-4對,羽片披針形,長14-18cm,寬3-5cm,全緣;葉脈游離,側脈羽狀分叉;孢膜長線形,成對著生在同一側脈之兩側。細柄雙蓋蕨為地生型蕨類,在低海拔地區較潮溼的地方十分常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年都有它的蹤影。二區森林步道工作區內有不少細柄雙蓋蕨的蹤影。

圖片:
圖00:細柄雙蓋蕨植株型態
圖01-1:細柄雙蓋蕨為地生型蕨類-二區靠近竹林緣數量不少
圖01-2:細柄雙蓋蕨在低海拔地區較潮溼的地方十分常見
圖02-1:細柄雙蓋蕨-根莖橫走-葉遠生

圖02-2:細柄雙蓋蕨-根莖橫走,葉片成遠距聚集狀

圖03-1:細柄雙蓋蕨-葉片闊卵形,一回羽狀複葉

圖03-2:細柄雙蓋蕨-一回羽狀複葉,葉柄長-側羽片1-4對

圖03-3:細柄雙蓋蕨-頂羽片側羽片同形-卵狀披針形

圖04-1:細柄雙蓋蕨-側羽片具短柄-有溝,與葉軸溝相連

圖04-2:細柄雙蓋蕨的遠軸面

圖05-1:細柄雙蓋蕨-葉脈游離,側脈呈羽狀分叉且達葉緣

圖05-2:細柄雙蓋蕨-葉脈游離-看起來很美

06-1:細柄雙蓋蕨具橫走莖,會長出分枝,上面長有黑色披針形鱗片

圖06-2:細柄雙蓋蕨具橫走莖,會長出分枝,上面長有黑色披針形鱗片

圖07-1:細柄雙蓋蕨的孢膜成對著生於在羽片側脈之兩側

圖07-2:細柄雙蓋蕨-孢膜為長線形,成對出現,形成背靠背雙蓋形孢膜

圖08-1:細柄雙蓋蕨-未熟的孢子囊群

圖08-2:細柄雙蓋蕨-成熟的孢子囊群

圖08-3:細柄雙蓋蕨-孢子成熟孢膜開裂-散出孢子

圖09-1:細柄雙蓋蕨-新生葉,嫩綠色

圖09-2:細柄雙蓋蕨-老葉葉面看似被火紋身

圖09-3:細柄雙蓋蕨-葉面有不同的色紋
QRCode: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翅柄鳳尾蕨 (森林步道 NO.42)

科屬:鳳尾蕨科 (Pteridaceae)_鳳尾蕨屬 Pteris
學名:Pteris grevilleana Wall. ex Agardh 
別名:
說明:
第一眼看到它,就觀察到它的葉軸具有翼(翅),應該是「翅柄」鳳尾蕨名稱的由來吧!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形態描述
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游離脈,三出羽狀複葉,側羽片之下基小羽片特別長,並且羽裂,葉呈卵圓形,同型葉,營養葉羽軸兩側小羽片對稱。
翅柄鳳尾蕨為低海拔山區常見的鳳尾蕨,因葉柄具翼(翅)而得名。
羽軸表面溝槽與主脈交界處有刺。
生長環境:生長在亞熱帶闊葉林下遮蔭、富含腐植質土壤的環境。地生。
植株低矮不超過三十公分。
莖短而直立,莖頂被覆黑褐色鱗片,葉叢生。
葉五角形。 二回羽狀深裂,側羽片1~2對。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裂片兩側,由葉緣反捲之假孢膜包被。

圖片:
圖00:翅柄鳳尾蕨植株
圖01:翅柄鳳尾蕨-因葉柄有翼(翅)而得名
圖02:翅柄鳳尾蕨-生長環境-林下遮蔭-富含腐植質土壤的環境
圖02-1:翅柄鳳尾蕨-頂羽片羽裂-小羽片呈梳齒狀
圖03-1:翅柄鳳尾蕨-葉五角形-二回羽狀深裂-側羽片1~2對
圖03-2:翅柄鳳尾蕨-最基部的一對羽片下方靠近基部的地方呈二叉分出
圖04-1翅柄鳳尾蕨-葉軸具翼(),羽軸具肉刺
圖04-2:翅柄鳳尾蕨-游離脈
圖05翅柄鳳尾蕨-莖短而直立-莖頂被覆黑褐色鱗片-葉叢生
圖06-1:翅柄鳳尾蕨-孢子葉直立-葉柄較長-營養葉葉柄短
圖06-2:翅柄鳳尾蕨新生孢子葉直立顏色鮮綠,營養葉葉柄短,顏色較深綠
圖07翅柄鳳尾蕨-假孢膜長線形-位於末裂片兩側
08翅柄鳳尾蕨-幼葉
QRCode:

台灣桫欏 (森林步道 NO.41)

科屬:桫欏科(Cyatheaceae)_桫欏屬 Alsophila
學名:台灣桫欏 Alsophila spinulosa
別名:桫欏、(Cyathea spinulosa)
原產:臺灣(低海拔地區常見)、中國、日本、印度、琉球、尼泊爾
應用:
說明: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形態描述:
耐蔭性喬木,葉柄褐色。三回深裂至三回羽狀複葉,老葉宿存,形成樹裙。 基部羽片較短,羽軸上有刺,每一條小脈中段上有一枚孢子囊群,孢膜薄、圓,羽軸兩側各一排。
筆筒樹與台灣桫欏都是北部山區可見的喬木型蕨類。兩者外形雖然相近,差異性還是相當明顯。台灣桫欏獨特的樹裙是一眼就可和筆筒樹做出區別的重要特徵之一。
台灣桫欏喜歡在森林陰濕環境生長,在低海拔地區常見。雖然台灣桫欏看起很像筆筒樹,但其葉片枯萎掉落後仍然連在樹幹上,像穿了件裙子,稱之為樹裙。而筆筒樹的老葉枯萎後則掉落,在樹幹上留下一個個的葉痕。外觀上一眼就能區分出,少有把馮京當馬涼的問題。
台灣桫欏因老葉不會脫落,給了藤蔓類植物一些機會,它們會沿著樹裙往上攀伸;但當附生植物過多過重時,台灣桫欏的老葉就自動斷落,讓這些藤蔓類植物沒有機會爬到樹幹層。
圖片:
00:台灣桫欏植株型態
01:步道上的台灣桫欏-老葉宿存形成樹裙是主要特徵
02-1:台灣桫欏喜歡林蔭環境
02-2:森林步道上的台灣桫欏-附近傍生不少月桃
03-1:台灣桫欏-三回深裂至三回羽狀複葉
03-2:台灣桫欏末裂片先端鋸齒緣
03-3-台灣桫欏--葉脈為游離-側脈多為二叉
04-1:台灣桫欏-尚未開展開的幼葉
04-2:台灣桫欏幼葉-位置森林步道二區

05-1:台灣桫欏-幹頂與葉柄基部的鱗片呈棕黑色且看的出銳刺
05-2:台灣桫欏-羽軸上有剛毛-摸起來刺刺的
05-3:台灣桫欏-葉柄與新芽(幼葉)都具銳刺
06-1:台灣桫欏-新生的孢子葉
06-2:台灣桫欏的未熟孢子囊群
06-3:森林步道二區台灣桫欏的未熟孢子囊群
06-4:森林步道二區的孢子葉與未熟孢子與囊群
圖07:-台灣桫欏-成熟孢子囊群
08-1:左台灣桫欏老葉枯萎不脫落形成樹裙,右筆筒樹老葉枯萎脫落留下葉痕
08-2:左筆筒樹的末裂片為全緣,右台灣桫欏的末裂片有鋸齒緣
08-3:左臺灣桫欏右筆筒樹-左臺灣桫欏右筆筒樹-基部-幼葉-鱗毛比較
08-4:臺灣桫欏-葉柄基部有刺,筆筒樹則密生金黃色毛
09:台灣桫欏的樹裙上常附生些蔓藤-(圖中為長葉腎蕨),太多太重時老葉就自動斷落

10-1:安通古道上高大的台灣桫欏-同行夥伴當比例尺
10-2:台灣桫欏葉面上停了 蝶(東方喙蝶)和蠅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