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 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屬(Houttuynia)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別名:魚腥草(本草綱目)、蕺菜(名醫別錄、臭臊草(台灣))
說明:
為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于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穗狀花序生於莖頂,長約 2 公分,寬約 0.5 公分,與葉對生;總苞片4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 1~1.5 公分,寬約 0.6 公分,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雄蕊 3,花絲長為花藥的 3 倍,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 1,由 3 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 3,分離。花期 5~6 月。果實為細小球形蒴果,卵圓形,長 0.2~0.3 公分,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內中種子數量極多。果期 7~8月。
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於潮濕泥地,即可成活,并生根發芽,廣為繁衍。以葉多、色紅、有花穗、魚腥氣濃者為佳。。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四川、雲南、貴州和鄂西的人稱其為「蕺根(折耳根)」,認為它清熱去火,把它當作吃飯時的重要配料,主要食其根莖。方法是洗乾淨後切小段,拌在米粉、腸旺麵、糯米飯、情人豆腐等食品中食用。也可切長段或用其葉拌醬油、辣醬、蔥、鹽、香油做涼菜。折兒根炒臘肉也是常見菜餚。生折兒根初入口甚腥,味道極怪,外人往往無法忍受,需要適應後才會喜歡吃。在四川,也叫豬鼻拱,除了利用根莖做涼拌菜或炒菜之外,還將葉子當做蔬菜。在越南、寮國,葉子是很重要的作料。日本少數農村家庭也偶爾摘葉子做油炸菜的一種材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